本文作者:戴望舒

假教授、假身份、假学校,这个骗子的手段有多高明?

假教授、假身份、假学校,这个骗子的手段有多高明?摘要: 假教授、假身份、假学校,这个骗子的手段有多高明?另外,魏新河还告诉李军,其有魏新河、魏新两个名字。被拒稿后,魏新河添加了李军的微信。此后不久,魏新河涉招摇撞骗罪被警方刑拘。北京师范...

“出门就给自己一个身份”,网上的一句玩笑话,如今成了魏新河的真实写照。魏新河原本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但他却杜撰了魏新、魏欣等多个名字和身份来骗人。

魏新和的虚拟身份包括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体育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辽宁工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辽宁工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内并没有辽宁工业大学,两所名字相似的高校分别是辽宁工学院和辽宁技术职业大学。

此前,媒体提到,辽宁工学院和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均表示,学校内不存在姓魏新和、魏新、魏鑫的教职工,也未发现有人以“辽宁工学院”名义参加社会活动。

此外,他还伪造了辽宁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中心副主任、辽宁省乡村振兴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辽锦生态旅游中心主任、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旅游处处长、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辽宁省锦州市湿地生态旅游管理中心(辽河口红海滩国家公园)副主任、辽宁省锦州市生态旅游房车露营办公室主任、渤海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辽宁红海滩海洋湿地保护公园工作人员等多项身份。

今年7月4日,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的一​​则通报,揭开了魏新河之谜。通报称澳门资料大全免费2023,针对近期网传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疑似工作人员魏新河以“辽宁工业大学教授”身份参加学术会议的消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

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通报称,魏新和,男假教授、假身份、假学校,这个骗子的手段有多高明?,1978年10月出生,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2022年以来,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工业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目前,我局经研究决定,已对魏新和停止工作。魏新和因涉嫌诈骗,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下一步,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近年来的公开报道显示,至少从2021年起,魏新和就以各种身份参加过高校、学会、协会举办的会议,还担任过演讲嘉宾。其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涉及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新闻理论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涉及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热情而谦逊”

媒体报道纷纷描绘魏新和的形象。《南方人物周刊》提到,魏新和今年46岁,真实身份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科长,周一到周五正常上班,很少缺勤,线下或周末也会扮演各种角色,比如教授。

报道说,他爱好文学艺术,写过多篇有关林业的文章,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转载,还曾得到苗圃公司负责人赠送的锦旗。

此外,魏新河还有一个个人主页,上面发布了很多有关锦州生态的文章,其中一篇的标题是《萌宠提前一个月重现!辽东湾发现野生斑海豹》,署名却是辽宁省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魏新河。

《中国新闻周刊》联系了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希望了解有关魏新和的更多信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向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近年来,魏新和参加过很多学术会议,很多会议管理人都和他有过接触。李俊(化名)是东南某省哲学领域高峰论坛的会议管理人。

在李军的印象里,魏新和“热情谦逊,为人很低调”,在微信上聊天也很有礼貌,逢年过节都会发信息问候。

此外,魏新和还告诉李俊,自己有两个名字,魏新和、魏新。不过,李俊当时并没有怀疑这一点,李俊认为,生活中,人有曾用名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李俊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高峰论坛于去年4月举行,论坛前十多天,大会组委会就收到了魏新和提交的一份学术论文,署名是“辽宁工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李俊审阅完论文后,给出的评价是“文字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魏新和的论文明显是拼凑起来的,他直接拒稿了。

稿件被拒后,魏新和加了李俊的微信。虽然稿件被拒了,魏新和还是表示希望参加会议,哪怕只是当个听众也行。李俊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魏新和的参会请求。

研讨会上提出的提案受到质疑

这并非魏新和身份第一次受到质疑,去年8月,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工作人员就曾对其身份提出质疑,同年9月,又有人在微博上发文质疑魏新和的身份。

今年5月,魏新和向浙江某双一流大学举办的跨学科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提交了一篇论文,会议组委会负责人之一刘成(化名)发现魏新和的论文涉嫌严重抄袭,于是将论文拒收,并拒绝他参加研讨会。

魏新河提交了一份题为《继续弘扬辽沈战役精神,努力共同走向未来》的论文,署名“辽宁工业大学红色教育发展中心”。当会务组拒绝了这篇论文后,魏新河的邮件自动回复到了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

魏新和自称是辽宁工业大学的,但投稿邮件自动回复单位却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这让刘成颇为疑惑,魏新和的身份也再一次受到质疑。

最让会议组委会疑惑的是,国内根本没有“辽宁工业大学”,但网上却有“辽宁工业大学魏新和”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言的信息。

上述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于今年6月底举行,从6月份开始,魏新和多次更换手机号和微信账号,拨打会议组委会成员联系方式,同时添加微信好友澳门一肖一码必中一肖一码,目的就是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

刘成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魏新和当时的态度很诚恳,目的只是来坐坐。魏新和还承诺所有费用自己承担,不需要报销。他还称自己对考古非常热爱,从事这项工作很多年了。

“这样的老师,我们没理由拒绝。”刘成说。会务组决定让魏新和重新提交出勤证明。魏新和重新提交出勤证明后,会务组发现魏新和的单位、职务,甚至姓名都变了。

魏教授最新综艺__魏教授百度百科

刘成回忆,当发现辽宁工业大学不存在时,他打电话给魏新和,故意说他填写的大学名字是错的。刘成解释,他这样说是为了给魏新和留面子,因为有的学校是学院,但外面却叫大学。

当时,魏新和并未称自己填错了表格,只是解释称自己没有注意到。重新提交会议回执后,魏新和的名字变成了魏新,工作单位为辽宁工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职称也改为讲师。

此举令会议组委会十分震惊,组委会立即联系辽宁工学院、辽宁理工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核实此事,但并未发现此人。

刘成称,即便没有这个人,也依然不能认定他是骗子,因为大学里除了专职教师,还有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核实难度很大。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刘成称,有些人原本是辽宁工业大学的教授,调到其他单位后,仍然以该校教授的身份参加学术会议,这种现象也可能存在。

此外,按照浙江这所双一流大学的要求,学院召开研讨会,会议组委会需将参会人员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报送备案,经核查发现,身份证号码与魏新名字不符。

6月23日,鉴于魏新和多次提供虚假信息、扰乱会议秩序,上述会议组委会通知不再接受魏新和相关材料,并将魏新和多个微信账号从研讨会咨询群中移除。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第二天魏新河又在微信上发布朋友圈,称浙江某大学邀请他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刘成称,自己多次打电话给魏新河,要求其删除这条朋友圈,但魏新河拒绝删除,并辱骂刘成。

刘成曾多次向学校附近的派出所报案,据负责该派出所的民警刘成介绍,“吹牛并不犯法,也没有诈骗等情况,所以不能立案。”

刘成称,魏新和没有向大会组委会道歉,“我们不能让他败坏学校的名声”,于是刘成通过各种自媒体渠道曝光魏新和,并主动联系媒体曝光。不久后,魏新和因涉嫌诈骗被警方刑事拘留。

涉嫌诈骗,律师: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关于诈骗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研究所教授袁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诈骗罪的认定核心是对被冒充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冒充真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虚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一般来说,虚构的机构很容易被普通人误认为是国家机关。

具体到本案中,在魏新和虚构的身份中,袁斌认为,辽宁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中心、辽宁省乡村振兴委员会、辽宁省辽金生态旅游中心等容易被误认为是国家机关,尤其是辽宁省乡村振兴委员会,与之类似的辽宁省乡村振兴局则是国家机关。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元龙认为,上述三家假冒机构被认定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较大,但事业单位不属于国家机关的范畴,因此诈骗罪的主体难以认定。

值得注意的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是真实存在的,魏新和曾虚构其担任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旅游处处长、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袁斌认为,魏新和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一个科的科长,而他冒充的是另一个不存在的部门的主任。不同部门、同一大单位不同职务,也可以理解为冒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元龙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需要公安机关提供更多证据,后续侦查至关重要。

此外,对于魏新和到处参加学术活动,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通报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名气。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立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名利可以相互转化,魏新和未必对学术充满热情,扩大名利资源更可能是他的主要目的。

根据刘成提供的与魏新和的通讯记录显示,魏新和至少拥有三个微信账号,其发送的朋友圈包括高考报名表、大学职业规划咨询等内容。

今年高考结束后不久,6月14日,魏新河在朋友圈发文称,“报名在即,我在北大开讲座……我在大学等你!大学发展规划咨询指导老师,咨询微信号(魏新河个人微信)”。

此前,魏新和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自己曾参观过中国人民大学,受到朝阳师范学院招生办邀请参加会议,并受到欢迎报考辽宁工学院和沈阳化工大学,并配上了相应大学图片和拍摄地点。

袁斌说,诈骗罪并不局限于经济利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荣誉、地位、待遇、感情等,都可以以诈骗罪论处。如果诈骗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就与诈骗罪构成竞合,按照相关原则,应当以哪个罪名处罚较重的论处。刑法规定,诈骗罪最高刑期为十年,而诈骗罪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如果魏新和涉及诈骗财产,要根据具体数额酌情决定。如果不涉及诈骗财产问题,以诈骗罪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此外,魏新和的学术论文也引来不少关注,刘成、李军都认为魏新和的论文质量很差。不过,去年10月,四川省眉山市委政法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第二届“三苏”法律文化论坛论文评选结果通知》。其中一篇荣获三等奖的作品名为《从苏东坡参加“高考”探寻宋代科举制度》,作者为“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魏新和”。

魏新和在学术圈引发的讨论远不止于此,很多人对学术会议、论坛举办的严谨性提出质疑,质疑魏新和为何能长期留在学术圈。

有媒体提到,一些小型学术会议一般都是本学科学者和硕士、博士生参加,大多没有单位盖章、部门负责领导签字等严格规定,审稿阶段通常也不会严格核查作者身份。至于会议,因为参加人数太多,会议人员跟不上,就会出现搭便车、推诿扯皮的现象。

至于“魏新和事件”的起因,参加会议门槛降低或许是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建曾对媒体分析,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术会议采取通知式广泛邀请,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发放,并开放报名,任何符合条件的学者、研究人员都可以提交论文或报名参加。

有媒体还提到,魏新和参与了近年来颇为火爆的诸多线上线下学术活动,这些活动往往缺乏识别参加线上会议学者身份的手段,而且此类学术会议往往可以通过分享链接、二维码等方式登录线上会场,这给了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

一位多次参与组织学术活动的清华大学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般来说,重要的学术会议都会对参会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而魏新和一案中,“碰瓷”的可能性更大,即他其实是以旁听生身份参加会议,却假装受邀参加学术会议。该工作人员提到,很多学术活动都允许旁听生旁听,只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发展现状今晚必二肖,这也给魏新和这样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