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沫若

青少年心理咨询:病耻感与心理困境的探讨

青少年心理咨询:病耻感与心理困境的探讨摘要: 青少年心理咨询:病耻感与心理困境的探讨未成年人咨询的特殊性现实当中的未成年人的咨询,监护人/父母参与的程度受知识水平,经济条件,个人成长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我经历过的工作现状中监...

01

关于“污​​名”

“精神疾病”其实就是“在某个阶段遇到一些困难”。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问诊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对疾病的羞耻感。人吃五谷杂粮,感冒发烧很正常,生老病死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但是当精神心理出现一些状况的时候,就会觉得不正常,觉得很羞耻。其实只要是人,都会有一些心理矛盾,或者说遇到心理矛盾、困惑、困难都是很正常的,从古至今,没有例外。

但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细化,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心理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快速变化发展的时期,心理咨询是心理成长的良好途径,心理冲突、困惑是心理成长的良好契机。

网上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人均心理咨询师比例是1000:1,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医生,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不定期去心理诊所。而在中国,人均心理咨询师比例是1:1。这和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大众对心理学的认识程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度的提升,心理咨询会越来越普及,未来“我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或许会成为一件值得炫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你努力面对自我、不断提升、成长自我的标志之一。比如业内很多心理咨询师,往往会在简历上注明个人经历的长短,作为自己专业和个人成长资历的证明。

02

谁将提供咨询?

有时候监护人/家长认为孩子有问题,但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有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有问题(困难),但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问题;

一般来说,前者可以先征求监护人/父母的意见,而后者则需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判断;

换句话说,任何人觉得自己有问题/麻烦(无论他们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还是自己)都可以寻求咨询。

很多时候,监护人/父母往往会排除自身的因素。不管是监护人/父母还是孩子在做咨询,监护人/父母都需要面对自己的心理冲突。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发展阶段,防御力较弱,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模式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从实践层面上讲,对未成年人的辅导相对容易进行。难点往往在监护人/父母身上。希望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这种现象能够得到改善。

03

访客必须愿意

任何咨询都需要自愿参加,未成年人的咨询也需要自愿参加。

有些监护人/家长在未咨询子女或征求其意见的情况下,自行预约咨询,这是不恰当的。

首先,咨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合作过程,如果孩子的抵触情绪太大,就不可能有很好的配合,也很难产生效果,达到咨询目标。

其次,不与孩子商量或不经过协商就对孩子的事情做出决定,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这样的行为更容易加剧孩子的抵触/排斥。

咨询过程在您安排咨询之前就开始了。

如果在咨询之前,监护人/父母能够平等、尊重地征询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想法,无论孩子是否同意,这不仅是为了咨询,也是(亲子)关系建设性的一步。能做到这一点(平等、尊重孩子)的监护人/父母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现重大的心理问题。往往,有问题孩子的家庭,在这些方面都有问题。从这个层面上看,从预约咨询的那一刻起,监护人/父母就在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

04

协商需要一个过程

仓促导致挫败

有些监护人/家长在发现孩子年幼时出现异常,如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各种身体症状等时,可能会寻求帮助。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情况下,当孩子寻求咨询时,心理冲突往往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以至于不得不服药、休学、请假、自残甚至自杀。这时监护人/家长才会被迫寻求帮助进行咨询,而相当一部分监护人/家长此时最迫切的目标仍然是学业,如何快速重返校园,提高成绩,升入高等学府。

说实话,有时候看到这样的父母,我真的觉得很难过。我大概能理解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只看重成绩和分数的家庭里,那种压力和无力感。一切都和成绩挂钩,根本不谈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更谈不上理想、追求、抱负和人生规划。

分数、成绩、学习成绩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它们往往也是孩子心理状态的体现(但成绩好不代表心理健康)。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学习状态是果实,心理状态是根。如果果实烂了,再怎么拼命地打磨、打蜡也是没用的。你只能抓根,只能抓根;但抓根到果实上体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你想想孩子花了多长时间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你大概就可以做好心理准备,他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再次长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更像是在一张白纸上写字或画画,但现在要重新开始写字,就必须把之前的笔画全部擦掉,再重新写,这又增加了一个步骤。如果父母配合得当,其实并不容易。如果他们配合得不好,就必须这里擦掉,那里继续写,来来回回,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急于求成,这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往往会导致你和你的孩子更加沮丧。

因为孩子往往到了关键时刻才会想到咨询,家长也很着急、担心,会觉得这个时候你还在跟我说慢慢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真的就像是急病遇到了慢医,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这其实不算是“急病”,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的慢性病,​​从量变到质变,“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剥茧”,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市面上有些机构或个人宣称能在短时间内逆转孩子的病情,能让孩子发生巨大的改变。如果轻信这些说法,并希望快速见效,充其量是浪费时间和金钱,错失良机,最坏的情况则是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二次伤害。

如果你真正了解了心理问题形成的过程,你就会更现实地做好心理咨询的准备。

05

心理咨询的保密性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的特殊性

这是未成年人和监护人都关心的问题,且关注程度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未成年人可能会担心自己告诉咨询师的事情会被监护人泄露,而监护人则担心自己被隔离在咨询之外,对孩子的情况一无所知。这也是个人咨询与成人咨询的区别之一。

遵守咨询保密原则(包括保密例外)是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

未成年人有其特殊性,他们不是法律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心理、生理尚处于发育阶段,

他们大部分时间与家人同住,通常无法自费;相比成年人个人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二元关系(背后隐含着多元动态关系),未成年人咨询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三角关系:咨询师、来访者、监护人。如果不遵守保密协议,来访者会感到不安全,不会吐露真实感受,咨询工作也无法开展。完全孤立父母不利于工作联盟的形成。

接到涉及未成年人的咨询个案时,我通常会首次做家庭会议。保密是来访者与监护人知情同意的重要一环,我会为各方解释和澄清关注和疑虑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与未成年人工作的具体咨询内容原则上会保密,但视情况而定,我会定期或不定期与监护人沟通所需支持的方向。

如果监护人/父母能够参与并配合,将对咨询工作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当然这是理想情况;

现实中,监护人/家长参与未成年人咨询的程度受到知识水平、经济条件、个人成长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经历过的工作情况中,如果监护人能坚持付费让孩子咨询,那就很好了。这也是参与和支持的重要方式。

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密切相关,心理咨询师不是选边站的一方,心理咨询师、监护人/父母和孩子共同建立工作联盟青少年心理咨询:病耻感与心理困境的探讨,共同面对孩子遇到的困难,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是一种合作、结盟的关系,而不是对抗的关系。

咨询师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把客户的利益和福祉放在第一位。

在与未成年人开展工作时,咨询师需要以此为前提,综合考虑如何以最佳的方式为来访者的成长服务,这也决定了咨询师在工作中必须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06

孩子们愿意咨询

监护人/父母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吗?

孩子们愿意寻求咨询,并联系了辅导员。一些监护人/家长认为这是好事,有人出钱,就像汽车坏了,可以送到修理厂去修,就看修理工的技术了。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不是车,就算是车,如果因为使用不当而出现故障,修好之后如果不改进使用方法,还是会受到影响。

孩子的状况其实反映的是家庭的一个系统性问题,当监护人/家长意识到这部分原因时,可能会感到压力突然增加,理解孩子的症状是长期潜伏的结果,理解心理辅导过程的长期难度。

07

监护人/父母如何配合儿童进行咨询

监护人/家长在描述孩子的问题时,往往不自觉地反映了自己的状况,没有想过孩子遇到的困难和自己、家庭的关系,没有想过为此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评价所附加要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很少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更不会去探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回应反馈。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站在“我认为”的立场上,认为这样是好的、对的,大家都这样做,或者出于面子、自己的缺点、或者自己焦虑导致的灾难性想象,对孩子提出要求。自己片面的认知、局限性、内心的软弱,让他们无法支持孩子,于是就要求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强大完美的人物,以抵御自己的恐惧。

比如有的监护人/家长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跟人打招呼、有礼貌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无私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懂得照顾别人情绪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和例外,不允许孩子犯错,不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孩子长大后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像警察防盗一样翻看手机、日记、网络账号……

又或许生活中本来就没有什么规则,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以弥补他们内心的愧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只顾要求,不理解孩子,孩子更像是满足监护人/父母需求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有独立生活的“人”。

如果监护人/家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标准有问题,又怎么能用有偏见、有畸形的工具去衡量自己的孩子呢?

如果以前的方式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继续用以前的方式与孩子互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无论监护人/父母是否参与咨询,都需要思考自己与困境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未成年人寻求心理咨询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由监护人/父母共同参与咨询,这样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也能为孩子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成长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第一选择是父母单独做咨询,或者父母与孩子共同做咨询(排除当事人意愿,父母参与程度根据孩子年龄调整),第二选择是孩子独立做个别咨询。如果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共同做咨询,可以继续阅读以下内容,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咨询带来的改变甚至冲突。

08

人际关系和家庭咨询

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变化

除了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父母关心的问题,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如果监护人/父母参与协作咨询,能够成长到一定程度,感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如果监护人/父母不配合咨询,孩子因咨询而产生的成长和变化,相对而言会让监护人/父母感受到与监护人/父母、家庭、关系的冲突更强烈。

家庭是一个系统,如果一件事动了,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就像一组紧密啮合的齿轮,如果其中一个齿轮的轴距发生变化,就会给整个系统带来冲击。孩子在成长,但监护人/父母却跟不上孩子的步伐,如果还按照老套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自然就会不断产生矛盾。比如,孩子要求父母尊重他,要求平等,监护人/父母在某些家庭中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侵犯。为自己负责的风险,在尝试、试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坚持保持界限,都让监护人/父母感到被疏远、失控等等。

监护人/父母需要对此有所准备,在冲突和矛盾中慢慢体验爱、尊重、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平衡。

09

如果我的孩子不想接受咨询,我该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寻求咨询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对自己病情的羞耻感、与监护人/父母和老师的对抗、对想象中的权威(咨询师)的排斥等等。监护人/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看一些关于心理咨询的介绍和文章,慢慢让孩子理解。这里经常会遇到一个老问题:

监护人/父母可能不擅长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

其实,我们每走一步,就会发现、感受到,监护人/父母往往觉得走到这一步就走不下去了,以前用的手段、方法已经不管用了,根本没办法用监护人/父母的权威去解决问题,他们需要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上走下来,学会做父母。

这时候不要着急,不要强行安排,也不要劝说孩子。如果孩子这时候不愿意走一条路,可以先让监护人/家长走,监护人/家长过来咨询,监护人/家长自己去成长,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你可以成为孩子的贴身“顾问”。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当监护人/父母给予一些回报时,他们会发现孩子也会回报。这种爱的回报非常感人。

监护人/家长的这种行为本身就会触动到孩子,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监护人/家长对他/她的关注和爱,让孩子看到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重建自我,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10

监护人/父母需要面对自己的问题

作为监护人/父母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面对的是自恋的挫败,人很难接受自己有问题,最难面对的也是自己的问题,尤其是监护人/家长。尤其是长期坚信“我是对的,孩子有问题”的人,我们习惯了高高在上,俯视他人,事事指手画脚,突然被告知要反思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才是有问题的人,甚至是问题的主导者。这是很难接受的,上这个神坛容易走下来难。但是,监护人/家长一旦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咨询动力,孩子问题的改善也会相对更快更明显。注意:

这与没有家长参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咨询中尤其要谨慎,不要急于求成。为了速度而进行表面的、技术性的改变是不可持续的,也无济于事。

其次,监护人/家长难以提供咨询。成年人长年累月形成的防御模式是系统化、固定化的,他们害怕自我成长。自我成长面临整个价值体系、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建。这个庞大的系统牵动着整个身体,一般不到接近崩溃才会改变,不到痛苦、走到死胡同才会寻求个人成长来打破僵局,个体宁愿付出最大的代价去维持原有的体系。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潜意识的恐惧和抗拒是成正比的,我们总是希望改变别人,而不是自己,其实潜意识里知道太难了,这么难的事情,还不如让别人来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监护人/家长会下意识地回避自己的问题,而把孩子推到前面。

同样,由于出现症状的是孩子,监护人/父母通常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将孩子送去接受咨询。

如果A生病了,B该如何就医?

孩子的症状是家庭系统问题的体现,孩子本身也在以自己的症状参与和维持家庭系统的运转,与整个家庭系统相互作用,形成闭环,无法独立运作。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较小的孩子会有一些身体症状:

发烧、感冒、各种疾病、受伤等。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通过上网、逃学、自残、自杀等方式逃离家庭,表达对父母的不满,抗议、攻击或让父母停止争吵,为兄弟姐妹争夺父母的爱和关注等。原因有很多,每个家庭都不一样,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互动,构成家庭系统,并不是某个成员造成了所有的问题,也不是某个成员要为所有的问题负责。

没有任何成员可以置身事外,当孩子遇到困难,试图突破时,家长也需要检查、反思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形成合力。家长通过协商,可以成长,这不仅可以影响孩子,还可以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做法。

11

如果监护人/父母无法配合咨询怎么办?

由于各种原因,监护人/父母无法配合辅导,只能让未成年人单独接受个别辅导,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需要自己给予更多的支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成为推动来访者建立强大内在自我力量的动力。

虽然前期会有些困难,但这恰恰是一个个人成长的机会,也和心理咨询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总之,健全的心理人格不仅是学业的基础,还影响着生活、工作、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各个方面。

从长远来看,它是支撑人生发展的基础,是人生的基石,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如果能找到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陪伴你走过这段旅程,那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结尾 -

文章|整理自网络

图片 | 互联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