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沫若

心理咨询室中的弥漫性焦虑:为何他们活得如此紧绷?

心理咨询室中的弥漫性焦虑:为何他们活得如此紧绷?摘要: 心理咨询室中的弥漫性焦虑:为何他们活得如此紧绷?—弥漫性焦虑,一种被忽视的隐性紧张容易陷入弥漫性焦虑的人,内在是深深的不安全感和依恋创伤,大多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每个人的恐惧、...

有一类特殊的来访者,他们学习、生活都很好,但内心却非常紧张、焦虑,外界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心神不宁,就像一个时刻警惕着问题的士兵。

他们觉得生活很累,很难感受到真正的放松和快乐。

▷ 电影《超验骇客》

— 01 — 弥漫性焦虑,一种被忽视的隐藏紧张情绪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些“由特定事件引起的短暂焦虑”。

比如当你即将公开演讲或者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时,身体会出现明显的紧张反应:心跳加速、出汗、脸红、颤抖等等,这是真正的焦虑,在真正的问题解决后,这种焦虑就会消失。

但有些人却处于“弥漫性焦虑”状态,经常感觉身体僵硬,焦虑不安,身心无法放松。

显然没有具体的内容让人感到焦虑,焦虑的感觉也不突出也不明显,但你知道它就在你身边,萦绕在你心里,就像背景音乐一样。有时你忙于其他事情,似乎听不到它,但你知道它一直都在。

这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过度担忧的状态,与实际的焦虑不同,因为没有明显的刺激或触发因素。

但弥漫性焦虑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使人感到紧张不安,还可能导致头痛、肌肉紧张、身心紧张、失眠等躯体症状。

▷电影《我的老公得了抑郁症》

— 02 —你很优秀,但你很不容易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容易出现过度焦虑,会坐立不安,很难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尤其是独处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无事可做而感到焦虑。

他们总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够好,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

他们活得很累,常常“想太多”,陷入各种烦恼和思绪之中,谨小慎微,唯恐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危险。

他们并不想“内卷”,但社会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刻也不敢放松。

▷ 电影《最初的梦想》

这类型的人通常对自己要求极高,过度控制自己,非常害怕“失控”,一旦事情出错或者出问题,就会过度否定自己。

因此他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过度消费,无法平静地享受生活本身。

他们担心一旦放松警惕,就会落后、境况恶化,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恐惧。

所以现实中他们可能已经很“优秀”了,但是他们却一点也不放松。

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紧张情绪,比起正常情况下的紧张反应,对我们的危害更大。

因为常常被忽视,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这种无所不在的隐性焦虑,正在一点一点蚕食着我们的活力。

▷电影《我的忧郁青春》

— 03 —这种焦虑从何而来?

容易产生弥漫性焦虑的人,有着很深的不安全感和依恋创伤,这多与童年成长环境有关。

1)生存焦虑、死亡恐惧

每个人的恐惧、焦虑以及情感记忆都和生命伊始所建立的安全感息息相关。

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来自于对母亲的依恋,所以来自于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就是母亲对宝宝及时有效的回应。

如果母亲经常忽视或不回应她的婴儿,婴儿可能会确信他或她处于危险之中,并随时可能死亡,从而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就像心里有一个不稳定的地基,因为内心的不稳定,严重缺乏安全感,很难放松下来,恐惧、焦虑成为生活的底色。

▷电影《无爱可言》

为了防御这种不安全感,他们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感到安全,并形成各种信念:

我必须足够好并且对别人有用才能生存;

为了生存,我不能犯错误;

如果我不能做这些事情,我会怎么样?我会被抛弃。在婴儿的世界里,被抛弃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无法生存。

那么多人拼命追求悠秀,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喜欢悠秀,而是因为她够悠秀,他们才会安全。

对他们来说,游秀是内心安全感缺失产生的一种补偿,像是一种可以保护自己的铠甲,但内心却始终忐忑不安,紧张不安,本质上他们还是一个充满恐惧和无助的孩子。

▷ 电影《凯文怎么了?》

2)父母有条件的爱

很多人追求游秀,并不只是为了游秀本身,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喜爱自己。

他们过着艰辛而迷茫的生活,扮演着让父母满意的工具的角色,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

有访客称,她的父母只是因为她“乖巧、上进、优秀”才喜欢她,讨厌她随时表现出的脆弱、无助和懒惰。

她不敢懈怠,只好像小蜜蜂一样坚持下去、“努力工作”。但长大后,她发现,虽然自己很不开心,但很难“停下来”。

他们认为“只有我变得优秀,父母才会爱我”。

他们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相信有人会真心爱他们,只有“有用、足够好、足够有钱”才会有人爱。

一旦你失去了这些外在的价值,别人就会不再爱你。

这种信念并不会随着你的成长而消失,反而会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促使你时刻保持忙碌和紧张,以免被社会排斥。

▷网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3)规则比人更重要的家庭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患有抑郁、焦虑症的孩子生活在“严格的家庭”中。

一位来访者说,她真的很讨厌那个令人窒息的家,父母给她设下的规矩太多,有时候连她的呼吸都不对。

有一年春节,她就在家里伸懒腰、叹气,父母就批评她,说春节为什么要叹气?为什么有那么多负能量?人不应该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等等,压倒性的真理。

这种家庭的父母给孩子立下了很多严格的规定,大到选择专业、工作,小到怎么坐在沙发上、穿什么鞋、穿什么衣服等等。

孩子无法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只能压抑自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动接受父母的安排。

这些父母往往有严厉的超我,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往往更像是警察而不是父母。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的孩子,一定是压抑的,无法放松的,必须时刻按照规则去生活,而不是自由自在的活着。

更可怕的是,这些严格的规定逐渐内化为孩子的超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办法放松,总是严肃、警惕、紧张,一旦放松就会对自己变得严厉起来。

▷电影《死亡诗社》

— 04 —

如何缓解这种普遍存在的焦虑?

1)你需要停止对自己太苛刻,认识到自己的焦虑,允许自己变得脆弱、无助和无能为力。

这种允许让我们不再防御,不再处于压力状态,让我们放松心理咨询室中的弥漫性焦虑:为何他们活得如此紧绷?,发泄,拥抱我们脆弱和无力的一面。

▷ 电影《心灵捕手》

2)尽量和身边安全、稳定的人建立情感联系,你需要有人能和你面对面交谈,让你的焦虑不安有地方宣泄,你就会放松下来。

你会发现有些人即使不漂亮,却也能感觉很放松。

即使有些人没有工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过上幸福、精彩的生活;

有些人从来不担心明天,担心未来,总是那么的安稳,那么的轻松。

▷ 电影《轻松又自由》

他们的生活状态让人感觉心旷神怡,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如果你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关系”,可以找心理医生,在一段足够接纳、足够宽容的关系中,治愈过去在“关系”中受到的创伤,修复依恋关系。

好的咨询师会用心聆听你的表达,支持你的焦虑,并和你一起挖掘内心隐秘的角落,探索潜意识中让你焦虑的“罪魁祸首”,带领你找到、看到完整、真实的自我。

结尾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人未经允许使用,我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我❤听听

听听吧,心理机构,16年口碑

国内外观众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