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健吾

MBTI 被神化?警惕过度应用!2024 年第 7 期中国青年研究最新文章解读

MBTI 被神化?警惕过度应用!2024 年第 7 期中国青年研究最新文章解读摘要: MBTI 被神化?警惕过度应用!2024 年第 7 期中国青年研究最新文章解读网络媒体与意见领袖应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过度宣传MBTI的行为,各类招聘单位也应避免将MBTI作为招聘...

《中国青少年研究》2024年第7期刚刚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应高度重视MBTI在青少年和社会中过度应用的现象,应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合理运用MBTI,不能将其作为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唯一途径,更应在全社会推动MBTI的合理应用。网络媒体和意见领袖应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过度宣传MBTI。各类招聘单位也应避免将MBTI作为招聘的决定性指标,使MBTI的社会应用保持在合理限度和合法范围之内。

MBTI 是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的缩写,该测试方法将个人性格分为 16 种类型,其中 i 型人(社交焦虑型)和 e 型人(社交娴熟型)已成为最流行的社交标签之一,一些公司也将性格测试作为招聘门槛。

前述《中国青少年研究》文章,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网络法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尤志春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赵月英指出,MBTI虽然有着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可追溯性,有一套看似更加规范、正式的测试题型和评价方式,但却改变不了部分年轻人在“MBTI狂欢”中将其视为“迷信”的本质。因为在当今心理学界专业人士眼中,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MBTI测试量表,相较于目前通过严谨的心理测试而建立的量表,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的验证,信度和可信度不高。 不仅如此,目前充斥网络的各种MBTI测试题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打着羊旗卖狗肉”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测试的信度和可信度。另外,MBTI测试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四组对立的维度,如要么内向,要么外向,这与人类性格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客观现实不符。

本文提出,引导使用MBTI的青少年认识到MBTI测试的局限性,是破除青少年“MBTI迷信”的前提和关键。应引导青少年对MBTI测试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使其了解和认识到MBTI测试的理论和应用局限性,努力破除青少年对MBTI的“日常迷信”阐明澳门天天免费资料大全下载,从而从根源上消除“MBTI迷信”所带来的主体性丧失、刻板印象、消费陷阱等危机。

文章作者也提到,年轻人通过MBTI相关的娱乐话题进行社交活动并没有错,也有释放情绪压力、收获友谊和乐趣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年轻人的MBTI话题过度娱乐化,将这种娱乐性不顾客观现实随意插入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其他领域,就会引发MBTI过度娱乐化的危机,将年轻人引诱到波兹曼所描述的“娱乐至死”的境地。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的一些表情包就有过度娱乐化的倾向,也有极少数表情包含有人身攻击、暴力色情、嘲讽历史政治等元素,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游志春、赵月英看来,随着语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是反映青少年状态的一面镜子,还具有影响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反作用。作为2023年的网络热词,MBTI以及由MBTI衍生的相关网络流行语就是典型。这些词语反映了青少年渴望认识自我、寻求归属与认同、释放情绪与压力的客观现实。同时,这些流行语引发的“万物皆可MBTI”等“梗盛宴”给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与社交带来了新的影响。特别是在特定网络话题的引导下2023年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公开,青少年容易过度沉迷于MBTI,存在固化自我认知、形成刻板印象、陷入资本胁迫的潜在危害。

招聘中应避免的效应_有效的招聘广告应避免_

文章最后提出的问题是“真的可以把一切都当成MBTI吗?”“MBTI真的可以定义我们吗?”答案是否定的。人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在不断进化。把所有人都绑定在MBTI标签框架里,显然违背了人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导致原本是人类认知工具的MBTI被异化为主宰人类自身的一种无形力量。诚然,MBTI测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适当、有限的应用也无可厚非。但认识自己的过程,绝不是MBTI“网络算命”测试的替代品;与他人交往的过程2024香港全年免费资料,也绝不是简单的交换四个字母的符号标签的过程。年轻人需要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不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不是做“装MBTI的人”。

“我三轮面试都通过了,唯独在性格测试这一项上卡住了。”《工人日报》今年6月报道称,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除了笔试和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参加性格测试,很多人因未能通过性格测试而与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

“性格测试让我觉得企业只喜欢那些爱沟通、爱团队、爱创新、爱规划的人”、“相信这个跟相信星座有什么区别?”社交平台上,不少求职者对招聘中使用性格测试提出质疑,有网友称,这种测试已成为就业歧视的“新马甲”。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性格测试高分过关的秘诀,一些商家专门销售辅导课程,为求职者量身定制性格特质,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在潮新闻的报道中,浙江省同德医院医务室主任、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陈正信表示,人们参加测试时会有一个学习效应,做题多了,自然就会明白哪道题对应哪一种倾向。“即使是第一次参加测试的人,只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就能清楚知道这个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我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才符合这个职位。”因此,陈正信认为,当应聘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参加测试时,结果就会被“美化”,不再准确。“所以MBTI最多只能在招聘时作为参考,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

在陈正鑫看来,MBTI测试结果不应该是一种“标签式”分类,而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多维坐标。“比如在内向和外向的坐标上,如果正方向是外向,负方向是内向,你得了-5分,那并不代表你是内向,而是你向内向倾斜了5分。这种倾向不会一成不变,也不会一辈子固定下来,它只是反映了你现在的状态。”

另一方面,陈正信也觉得,求职时没必要太过重视性格测试。MBTI测试虽然看似科学MBTI 被神化?警惕过度应用!2024 年第 7 期中国青年研究最新文章解读,但本质上跟星座、血型没太大区别,都是利用“巴纳姆效应”给人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当你发现一两种情况确实跟你匹配时,你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贴入其他描述中,但其实这些描述之间并无关联。”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