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澳门生肖彩资料大全,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澳门生肖彩资料大全,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摘要: 澳门生肖彩资料大全,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图①: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出土的玉器。从“文明曙光”到“红山古国”,考古发现不断推进对牛河梁遗址乃至红山文化的认识。从...

图一:牛河梁遗址第五号遗址出土玉器。图二:牛河梁遗址第五号遗址。图三:牛河梁遗址出土彩绘带盖陶罐。以上图片均由郭明提供

核心阅读

一系列考古发现,奠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从距今约5800年前开始,中国大陆各地区开始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从“文明曙光”到“红山古王国”,考古发现不断推进着我们对牛河梁遗址乃至红山文化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2024年新奥门开奖结果,是联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宝库。”

2020年启动的“中华文明起源工程”第五期,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时空范围,西辽河流域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是重点关注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的29个核心遗址之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国大陆各地区开始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5800年至3800年前的古国家时代可分为第一阶段,距今5800年至5200年前为古国家时代,以西辽河流域牛河梁遗址为代表澳门生肖彩资料大全,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新发现大型台地建筑,社会阶层开始分化,进一步细化了人们对古国家时代演变特征的认识。

从“文明的曙光”到“红山古王国”,考古发现不断推进着我们对牛河梁遗址乃至红山文化的认识。

考古证据表明,牛河梁遗址首座为统一规划、在短时间内修建的台基式建筑群,凸显了红山社会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牛河梁遗址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遗址群,由多处遗址组成,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坛、庙、墓”为代表的遗存和精美的玉器展示了“玉礼制度”等一系列考古发现,确立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考古学家苏秉琪撰文评价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曙光的恰当象征”。

牛河梁遗址第二期考古工作于2017年开始,工作区域为“女神庙”所在首址。这是遗址结构和功能较为特殊的区域,也是了解牛河梁遗址的重要切入点。新的考古发现将首址重新划分为九个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修建顺序略有不同,功能紧密相关。出土各种泥塑的“女神庙”位于一个规模较大的台地上,台地残高4.6米余。考古证据表明,牛河梁遗址首址是一个在短时间内统一规划、修建的台地建筑群,凸显出当时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

第一遗址西南建筑群由三座台地组成,北高南低,其中9号台地以夯土砌成,5号、6号台地则以土石混合砌成,台地外侧的排水设施是为了在排水位于较高海拔的5号、6号台地的同时,保护9号台地及其上的“女神庙”。三座台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在充分了解环境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规划设计统一、功能紧密相关的建筑群。

与生活居住相关的聚落遗址信息的缺失,是红山文化考古工作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一号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在尚未发现与基本物质资源生产有关的证据的情况下,公共设施的修建,可以为认识红山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供新的视角。一号遗址的九座台地建筑全部为土石混合砌筑,虽然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该区域的自然地形,但是各种材料运输困难,平整相对低洼的地区,搭建台地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意味着,红山文化已经有了足够支撑大型社会公共设施修建和维护的丰沛物质储备。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红山社会物质生产的繁荣。

澳门生肖彩资料大全,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红山文化中期开始规划、设计和建造礼仪中心,形成了礼仪制度

首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与文献记载的烧祭、葬祭、裸祭等祭祀遗存相对应,表明这一时期红山社会已形成祭天、祭地、祭祖的规范,出现了与文献记载的祭祀仪式相似的祭祀礼仪制度。这一祭祀礼仪规范在不同大小遗址中都有体现,表明它已经超越了牛河梁遗址,被红山社会普遍接受。

牛河梁遗址发现的最早的墓葬特征是以玉器作为随葬品。随葬玉器是判断墓主人地位的主要依据,玉器最为精美的墓葬表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化特征。这里发现的玉器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玉器的使用规律并不明确。如果将视野拓展到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可以发现更为明确的玉器使用规律。墓葬等级相同,墓地布局形态也更为复杂。对比两处遗址的玉器,相同形制的玉器,在大小、质地上存在差异,牛河梁遗址的玉器体型较大,质地更为滋润。玉器特征的差异与《周礼》等文献记载的不同等级个体用玉规范相一致,红山文化玉器已经具备了礼器的功能。

红山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是最早参与融合进程的古代文明之一,从中期开始,红山文化就开始规划、设计和建造祭祀中心,形成了“敬天、礼地、法”的祭祀祖先的礼制。红山文化石丘中形成的玉制,开启了中国玉器礼器和玉礼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祭司为沟通天地媒介的基本架构,也是后世“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蓝本。

红山文化的新因素、新特点、新发展,是吸收、融合周围优秀文化的结果。

陶器是人类留下的最具代表性的编码之一。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红山先民在陶器上留下的痕迹,可以发现当时人类活动的某些特征。石丘上往往放置着上百个陶缸,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如此大量的陶器只能靠集体劳动才能制作出来。制作者只对陶缸的外部进行了细致的加工,器皿内部则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新的器形延续了筒形罐上常见的“之”字形纹饰,纹饰在陶器表面分段排列。彩陶工艺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传统纹饰的表现形式。黑漆是红山文化彩陶的典型特征,先勾勒出纹饰的线条,再以黑漆填色,与赵宝沟文化以斜线或“之”字形纹饰填充几何纹饰的表现手法类似。 这些文化因素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但共同构成了红山文化的特色元素。

红山文化玉器还表现出包容性的特征,红山文化特有的玉器以斜口筒形玉器、钩云形玉器、玉璧、玉环等为主,还包括具有仿生造型的玉器,是将小南山文化中流行的玉璧、辽西地区较早流行的环状玉器与仿生造型传统相融合的结果。

红山文化向红山文明的演变,有辽西地方传统的传承作为根源和基础。聚落形态、陶器形制纹饰、用玉习俗等都体现了文化现象背后的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延续性。随后不断创新突破,礼仪空间由局促的个体空间转变为专用的大型公共空间,陶器形制更加丰富,并运用彩陶工艺,玉器也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成为身份的象征。红山文化的新因素、新特点、新发展,是吸收、融合周边优秀文化的结果,文化间的主动交流与融合需要足够的包容性。

新的考古发现,从制度文明的角度,为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主根的地位提供了新的注解。

(作者为牛河梁遗址田野考古项目执行组长、组长)

版面设计:沈懿玲

人民日报(2024年8月3日第08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