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法国共产党第 34 届全国大会召开,59 岁的布菲夫人第四次当选全国书记

法国共产党第 34 届全国大会召开,59 岁的布菲夫人第四次当选全国书记摘要: 法国共产党第 34 届全国大会召开,59 岁的布菲夫人第四次当选全国书记1924年他们曾夺得26个法国国民议会议席,但4年后就丧失了一半。...

12月14日,法国共产党第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59岁的玛丽·乔治·比菲特夫人第四次当选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

布菲特是法共历史上首位女性领导人,她执掌法共7年,党内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曾达到91%的峰值。本次大选前,尽管遭到以前党魁罗伯特·休为首的一帮人不断挑战,甚至扬言要成立新党,但她的政治纲领仍然获得了68.7%的高支持率,高于她2001年首次当选时的67.72%。

然而与巴菲特在党内地位稳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曾经举足轻重的左翼政党、西欧最大的共产主义组织在法国政坛的地位却日渐式微。2007年总统大选,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巴菲特仅获得了1.93%的选票,是二战后法共参加的11次总统选举中得票率最低的一次。有评论指出法国共产党第 34 届全国大会召开,59 岁的布菲夫人第四次当选全国书记,巴菲特的铁腕政策可以震慑党内异见人士,但不足以阻止法共的衰落。

那么,法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它面临的未来又如何?

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全球

法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家,第二国际诞生于法国,影响深远。1905年,第二国际法国支部成立了单独的政党,也就是今天的法国社会党。

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使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党无一例外地面临“选边站”的问题。1920年,法国大部分社会主义者选择“左”倾,成立了法国共产党。因此,可以说法国共产党和社会党是一棵藤上的两个瓜,而且一开始,法国共产党要大得多。

尽管如此,由于对暴力革命的理解不同,法共起初发展并不迅速。1927年以后,该党自诩为第三国际的一个分支,奉行民主集中制,不排斥暴力和非法革命行动,强调阶级斗争。这些被很多信奉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法国人认为“不正统”,而“武装保卫苏联”对于民族色彩浓厚的法国人来说,又缺乏说服力。直到1933年,法共才有2.8万名党员(当然,这比同时期的法国社会党要多得多)。1924年,他们在法国国民议会中获得了26个议席,但四年后又失去了一半。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第三国际开始号召各支部建立“人民阵线”。法共也随即调整政策,开始与社会党、激进党等69个左翼团体建立人民阵线,从而加强了自身和左派的声势。有意思的是,此时法共本身也出现了分裂。老一代领袖雅克·多里奥特与新一代领袖莫里斯·托洛雷斯之间的斗争,最终导致后者脱离法共,成立“法国人民党”。幸好,两党都表示服从第三国际的领导。

1936年5月,法国共产党和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历史性胜利。在608个议席中,法国共产党一党独得72席,以法国人民党为中心的人民阵线获得147席,社会党等其他左翼盟友获得167席,中右翼政党仅获得82席,右翼仅获得140席。这次历史性胜利,促成了以社会党领袖莱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的诞生,这是法共在战前达到的最高峰。此后,法共和法国人民党重新团结起来,并在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的运动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有一例足以说明法国人民阵线胜利的影响:据当时在中国西北传教的一位法国牧师说,1936年初夏的一天深夜,一个红军游击队员闯进他位于敌后的教堂,目的只有一个:请他“尽力”帮助组成人民阵线政府的“法国同志”,并向他们致以中国革命者的最高敬意。

十年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但人民阵线的建立和壮大并非法共自身的自觉,而是由第三国际推动的,一旦第三国际改变方向,这一基础薄弱的成果很容易被毁于一旦。

1939年9月,德国闪电战波兰,法国对德宣战。不久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法共被勒令停止一切反纳粹宣传,转而批判“帝国主义战争”。这不仅使法共一夜之间与几乎所有左翼盟友疏远,也让当时的达拉第政府有充分理由下令取缔法共。法共随即转入地下,投入“反帝国主义”斗争——在法国,反帝国主义就是反政府。

1940年4月,德国闪电战席卷西欧,并很快入侵法国。法国共产党在第三国际的指导下,在工厂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战”运动,高呼“多劳动一小时,就多革命一小时”的口号。这给法国全国备战设置了重重障碍,使法共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在纳粹坦克的狂轰滥炸下,法国仅六周便沦陷。根据第三国际的指示,莫里斯·托洛雷斯逃往莫斯科,法共部分组织对纳粹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使得主张反共产主义的纳粹得以允许法共机关报《人道报》合法出版,直至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然而,面对强大的敌人,法国共产党的许多基层组织和党员开始无视“共产党没有祖国”的教诲,开始自发反抗纳粹。在马塞尔·保罗和泽维尔·奥古斯特的领导下,法国共产党开始组建反法西斯组织和武装力量,并成为1943年5月27日成立的法国民族抵抗委员会的主干。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天前,共产国际宣布解散,这意味着法国共产党不再受莫斯科“紧箍咒”的束缚,成为法国真正的左翼政党。

战后:从最大的左翼政党到失败的政党

法国国民议会议长是公务员吗_法国国民议会有多少席位_

法共在二战期间的本土抵抗,恢复了法共的声誉。法共在战争中牺牲了7.5万名党员,组织了数十万游击队。战后法共党员人数达到50万。1946年成为第一大左翼政党,并于1944年至1947年连续四届参加联合政府。

冷战的爆发,让法共再次陷入了迷茫,最终选择追随莫斯科的路线,疏远战时左翼盟友,退出联合政府,重新回到反对党的行列。20世纪50年代,东欧发生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法共选择沉默,被认为等于默许莫斯科的立场,导致法共在法国的支持率下滑。

20世纪6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成为许多法国人永远的噩梦。在这场战争中,法共起初优柔寡断,随后在莫斯科的指导下公开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这自然引起了许多法国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仇恨。1963年新澳天天开奖资料大全,部分“毛派”从中分裂出去,成立了法国马列联盟。

1968年“五月风暴”期间,法共表现出了相当的克制和理性。在随后的布拉格之春中,法共选择与苏联保持距离,赢得了不少法国民众,特别是法国知识分子的好感,法共支持率再度上升。1969年的总统选举,法共候选人雅克·杜克罗获得了21.27%的选票,创下了历史记录。

1972年被认为是法国共产党的转折点:这一年,乔治·马尔凯当选为全国书记,并很快提出“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开始推行“法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被认为是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马歇主张法共走“民主、多元、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放弃非法暴力斗争,寻求与社会党结盟,重新谋求进入内阁、在议会中斗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法共于1975年开始清算斯大林思想,1979年抛弃马列主义,提出“科学社会主义”。1981年6月,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共受邀加入莫鲁瓦政府。

这一时期,法共表现出令人费解的两面性,一方面力图与莫斯科保持距离,与国内左翼政党结盟,谋求入阁、参与政治;另一方面又支持苏联的一系列政策,甚至对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干预保持沉默。

与社会党的联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反对“福利国家”理念,两党联合阵线于1978年破裂。尽管后来两党达成组阁协议,但共产党在1984年决定退出联合政府,以发泄对社会党“背叛社会主义理想”的不满。

1981年总统选举中,马尔凯仅获得15.34%的选票,这被认为是社会党开始取代法共、成为左翼代表的信号。

1984年,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马尔凯获得11%的选票,与极右翼候选人玛丽娜·勒庞不相上下,这被认为是法共的一大耻辱。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是法共领导人最后一次在重要选举中获得超过10%的选票。

残酷的现实

苏联和东欧的衰落使法共忧心忡忡,1985年提出“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样板、没有中心、没有指导党”;1990年提出“捍卫社会主义基础”,批判东欧“资本主义复辟”,主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欧洲防务一体化。但与此同时,以罗伯特·于伊、巴菲特为代表的一批改良派要求马尔奇下台,加强党内民主。1994年,法共第28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放弃民主集中制,罗伯特·于伊当选全国书记。

1996年底香港二四六天天开奖免费资料观看,法共第29次全国代表大会彻底抛弃了马尔凯的“法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张“新共产主义”,与左翼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变革。1997年,法共时隔16年再次入阁,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巴菲特出任体育部长,以坚定的反兴奋剂政策赢得美誉。

但在这一时期,法共内部矛盾开始逐渐白热化,党内分裂为“重建派”、“游憩派”和“改革派”等多个派别。“重建派”的胡与比菲也矛盾重重。为了调和矛盾,1997年以后建立了胡与比菲分别担任主席和全国书记的双重领导体制。然而,这导致法共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2001年大选中,法共得票率不足4%,大批党员失望而退党。

2001年,比菲以高票当选法共全国书记。她一方面废除双领导体制,加强个人地位;另一方面主张“把人民运动置于战略高度”,疏远与社会党的关系,把工作重点从谋求入阁转移到工厂和工会斗争上,并极力拉拢社会党左翼法比尤斯派,共同反对福利削减和欧盟宪法条约。2005年新澳门彩开奖结果今天,法国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法共将此视为自己的重大胜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激烈的党内斗争,以及比菲在2007年4月22日大选中的惨败。

为了缓和矛盾,2007年1月,比菲提出组建“五人核心领导小组”。在大选失败仅两天后,她又主动提出在2008年底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让社会党全体党员畅所欲言,选举新的领导班子。然而,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这一切只是姿态而已。在刚刚闭幕的34届代表大会上,比菲以传统的党内机制再次连任。虽然她提出要建立“6—10人的集体领导”,但这个“集体领导小组”必须由法共中央委员会产生。反对派指责这个“宗派色彩浓厚”的委员会最终支持了比菲的统一领导,从而延续了党内一人统治日益巩固但党的影响力却日益削弱的局面。

目前法共内部存在很多派别,主要有以下几派:

“正统派”:主张放弃与其他左翼政党的合作,回归传统共产党道路,放弃欧盟条约。代表人物有安德烈·盖宁、杰基·海宁等。

“重建派”:主张联合环保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重建新左翼政党,以对抗民族自由主义和右翼势力。代表人物有皮埃尔·扎尔卡、罗杰·马尔代利等;

“重建派”:原马尔尚派,以尼古拉·马尔尚、伊夫·迪米特里等为代表,主张恢复马尔尚“法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

“主流”是指巴菲特派。

此外,罗伯特·余派脱离主流,原本主张重塑共产党,但不一定成立新党。但11月底,余与巴菲特矛盾激化,余退出法共全国委员会,公开宣称“法共已死”,主张重建新“进步党”。

其实,法共的没落有其必然原因:随着产业工人比例的下降和福利国家的完善,法共乃至整个西欧左派的基础不断被削弱。日发行量一度高达30万份的《人道报》在2007年跌至50901份/日,在11家全国性发行量报纸中排名第10位。不仅法共,社会党在21世纪的几次选举中也遭遇失败,甚至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

在不利于左翼的环境下,法共摇摆不定,时而支持福利国家,时而反对;时而主张入阁,时而又反目成仇;对欧盟、环保主义、东欧等问题的态度也前后矛盾,再加上内部激烈的纷争,无疑让本已薄弱的群众基础更加支离破碎。

如今,法共仍是法国第四大党,也是欧洲最大的共产党,拥有27万名党员。随着金融危机的肆虐和经济大萧条的到来,欧洲许多地方左翼力量开始重新崛起,这无疑为法共提供了浴火重生的黄金机会。

然而,如果法共依然不努力振作,继续保持勇于内部斗争、畏惧党际斗争的现状,拿不出符合其传统支持者利益、回应民众呼声的政治纲领,这个老牌左翼政党就有可能在边缘化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